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重庆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98.00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3.05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03.95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1.00亿元,增长4.2%。

  蔬菜保供能力持续增强,一季度,全市蔬菜收获面积336.1万亩,同比增长2.0%;蔬菜产量665.2万吨,增长4.4%。畜牧业产品平稳增长,全市生猪出栏581.2万头,增长8.8%;牛出栏8.8万头,增长2.8%;羊出栏127.5万只,增长1.1%。

  农产品生产提质增效,涪陵、万州等地推广 “涪优928”榨菜,单产3000公斤,平均增产2.6%-16.4%。农旅融合发展热度不减,一季度,全市乡村休闲旅游业实现经营收入238亿元,接待游客0.7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6.1%和12.2%。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全市39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增加值增长,增长面达74.4%。主导产业支撑作用凸显,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大行业对工业增长贡献最为突出,分别增长16.8%和2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12.2%和44.8%,医药制造业增长18.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6.1%,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10.8%和10.7%。

  新产业带动作用增强,一季度,全市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增长10.6%,分别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2.0和3.0个百分点。新兴产品增势强劲,光伏电池、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集成电路圆片分别增长92.9%、34.1%、20.7%和19.4%。

  1-2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20.04亿元,同比增长10.5%。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7万亿元、4.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0%、10.5%。

  互联网行业引领作用继续增强。1-2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8%,拉动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数据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0.3%和3.5倍。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9.80亿元,同比增长4.2%。商品零售稳定增长,全市商品零售额增长4.2%,其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1.9%,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4%,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分别增长11.8%和7.9%。城乡结构不断优化,全市乡村市场社零总额同比增长8.0%,领先城镇4.4个百分点。

  新兴消费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倍,占全市限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13.4%。智能化电子产品消费持续火热,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23.2%,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12.7%。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10.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2.2%,工业投资增长14.6%,二者合计拉动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7.4%。

  制造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市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4%,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5%,高于整体工业投资31.9个百分点。民生领域投资持续扩大,全市社会领域投资增长48.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37.7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82.84亿元,同比增长0.1%,增速较1-2月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增长8.7%。

  一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303.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降幅较1-2月收窄6.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0.7%,较1-2月收窄0.5个百分点;办公楼、商业营业用房和其他类型房屋销售面积分别增长60.9%、20.5%和1.1倍。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0%。八大类商品“六涨二降”,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2%、1.4%、0.3%、6.4%、2.8%、0.2%,食品烟酒、医疗保健类价格分别下降1.3%、0.3%。猪肉价格降幅扩大27.2个百分点,拉动食品价格下行5.7个百分点,是影响食品价格下行的主要因素。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5%,涨幅分别较上年同期扩大4.7和8.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0元,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3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34元,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8,比上年同期缩小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