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近年首度落于千亿之下。

  作为年青一代最受瞩目的基金经理之一,张坤的一举一动格外引人瞩目。

  本次一季报也有几个颇受瞩目的变化,首先他管理的公募规模,在2020年末之后首度低于1000亿。

  其次,张坤持续大幅增仓美团,初步估计已经至少两个季度增持。

  其三,张坤在季报中第一次详谈了他心目中的巴菲特、格雷厄姆和投资中的大脑错觉。

  被誉为「最像巴菲特」的基金经理,是如何认知巴菲特和投资的,读来确实颇有启发。

  不得不说,张坤的季报越来越像他的偶像巴菲特了。

  管理规模降至850亿左右

  1季报信息显示,张坤的在管公募规模,降到一千亿以下了。这中断了他2020年12月末以来,在管规模超千亿的纪录。

  数据显示,他的最新在管规模合计约850亿元。

  这其中,净值回撤,以及张坤在管的规模最大的易方达蓝筹的份额缩水,都有贡献。

  张坤在1季报中表示,一季度,基金净值出现了较明显的下跌,这让不少持有人感到了焦虑,他也有同样的感受。

  他想,焦虑可能不仅来自于已经实现的下跌,更来自对未来继续下跌的担忧。毕竟大脑天生就会感知趋势,即使其并不存在。如果某个股票连续上涨了三天,人们就会自动预感第四天上涨,如果第四天这只股票真的上涨了,多巴胺就会释放,人们就会有满足感。而且,预期好事和坏事的感觉,往往要比实际经历它们更为强烈。当想象可能发生的痛苦事情时,那种感觉丝毫不亚于真正的痛苦。

  在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自然选择后,大脑形成了最有利于生存的特点,但其中某些特性却是对投资不利的,例如,相比于大脑中最原始的部分——感觉和情绪系统(杏仁核和脑岛等)的强大力量,理性的部分(大脑皮层)要弱小许多。

  在处理信息时,感觉系统往往会第一时间接管,需要耗费相当的能量和时间才能用理性系统接管过来。这就使人们在面对难题时,有时会不自主的将它替换为另一个较为简单的问题。当人们被问及「这只股票是否会继续上涨?」,感觉系统会「诱骗」他们回答一个截然不同的问题「这只股票是不是一直在上涨?」,而投资者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一点。

  张坤表示,我们无法改变大脑的这些特性,毕竟是靠着这些特性,才活过了生存条件残酷的原始社会。张坤想,坦然接受这些特性可能是保持心态平和的前提,然后才能避免投资受到这些特性的伤害。

  当股票下跌时,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克制力,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的恐惧,是来自于股价下跌,还是来自于基本面发生了负面变化?

  2.最初的投资理由不存在了吗?

  3.股价更低了,作为长期的净买入者,我不应该更高兴才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