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刷到一个外汇实盘知识分享主播,在讲对上周美联储行情的复盘。一般这种视频都是为了吸引小白卖课程(股票投顾公司惯用伎俩)或者往黑平台导流。听了一会,发现他并没有营销痕迹,展示的交割单很是惊艳,收益曲线也比较平滑,基本呈45度角上扬。
于是,便私信向其请教。本以为大神比较高冷,没想到他却很幽默热情。在我表明来意后,对方便聊起了交易之路。他说交易是爱好,已经有10多年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一位花店老板,平时在店里打理花花草草。
同大多数交易者一样,他经历过新手期,跌跌撞撞,逐渐自成体系。有过一个月270多万的高光时刻,但后来加大杠杆,300多万一个星期变成泡影,还倒亏100多万。我觉得万分可惜,而他的话语中却透露出一丝淡然。他说,现在盈盈亏亏,总体能有月化50%的收益,投入的成本也不大,账户不会超过2万美元。
我问他,收益这么高,为啥账户不多放点资金,这样岂不是能赚更多?对方立即打断,连说了好几遍“使不得”。还不等我追问,他就反问道,账户资金多了,是想诱惑心魔,还是想让平台动歪心思?
“我每个月会定时出金,无论盈亏,都会出金一部分。” 这句话,令我记忆犹深。他说,交易是个很魔性的东西,你要想跑快做大很容易,但那些“大”钱你很难守住,只要还身处这个市场,你所有赚到的钱,严格来说都不属于你。曾经的那次大亏,就是贪欲作祟,连续翻仓的利润让自己觉得无所不能,完全无视风险,最终酿成大错。
定时出金,简单的几个字,可心里顿时产生强烈共鸣。我跟他的经历颇为相似,回想曾经连年亏损,都是因为脑子中总是有个错误的理念:要像滚雪球一样把账户越做越大。想必钟情于外汇等投机市场的交易者,无一例外都是受到复利效应的吸引。可能大家都听过某期货大佬,5万做到上亿的故事,也经常会听人说谁谁500美元小账户做到十几万美元级别的鸡血传奇。
这些故事,有发生的概率,但是很小。很多时候,逆袭爽文都是期货或者外汇平台从业者用来获客的剧本,没有无数散户尸骨铺垫,他们又怎能享受金字塔顶端的蛋糕。复利效应,理论上没有任何毛病,但在杠杠巨大且没有统一监管的外汇衍生品市场,能长久吃到复利红利的人,几乎没有。
滚雪球思维做交易固然没错,但当雪球越来越大,炸裂的可能同样增大。账户资金到一定规模,风险等级也会随之跃升。
一方面,你在做小资金账户的过程中,没有太大心理压力,仓位限制浮亏浮盈也就那么大。即便面临连续亏损,只要你不摆烂,按部就班,多数时候都能扭亏为为盈。但随着盈利增加,账户资金成长到一定规模,由于人都有厌恶亏损的天性,尤其是这是你一点一滴攒起来的账户,你会更见不得一点损失。由于过于在意盈亏,你关注的重心将不在是交易本身正确与否,而变成是否盈利。这将直接影响到你对市场的判断,从而增加失败交易发生的频率。
再者,你通过小账户不断翻仓,最终把账户做大。连续的盈利可能让你产生做交易如同捡钱的错觉,你会潜移默化地想通过增加杠杆或者仓位来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于是,你会大杠杆重仓猛干,一个正常的波动带来的大额浮亏会让你彻底不淡定。你不甘心无数日夜小单做出来的成绩就这样被市场吞噬,你开始更大仓位,逆势、高频、追涨杀跌,你的交易扭曲变形,爆仓是最终的归宿。
圈内熟知的橡胶大王,从5万元小资金用了20年做到1亿的传奇大佬。账户大了,交易容易出问题。2017年1.4亿逆势做多橡胶,中途多次加仓做多,虽然看错,但是不认输,橡胶爆跌7%,只用了10天多年积累付之一炬,账户与精神彻底崩溃,与账户同时归零的还有其年轻的生命。
悲情英雄,前仆后继。
所以,盈利了,尤其是账户被你做大了,一定要及时出金,钱只有被你提到银行卡才算赚到。这样,你不仅能体会到踏实的成就感,也不会陷入重仓大杠杆的陷阱。本文开头那位高手说,即便这个月没赚到钱,他也会选择在月末出金,没赚到说明自己当前模式可能不适合这个市场或者没有交易机会,既然如此,出金才能规避自身骚操作或者市场突发风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利润多了,招致风险。定时出金,应该把它上升到交易规则中去,成为交易系统的一部分。你的交易水平很高,养成定时出金的好习惯,能让你成为市场大寿星;你是新手,养成及时出金的好习惯,能培养你的空仓意识,远离又菜又爱玩的送人头操作模式;定时出金,还能规避交易商风险,抽身于黑平台跑路前,岂不快哉!
最后提醒大家,出金是所有交易环节中最严肃的一部分,如果一个平台阻碍你正常出金,十有八九它有颜色问题。你需要及时上FX110,进行投诉曝光,向客服寻求追回损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