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刚开始认识投资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是经济学范畴。而当你了解投资之后,你会发现,它其实是一门哲学。
很多投资者都觉得他们的组合投资总是表现平平。不管怎样进行投资配置或者运用自己掌握的最高超的投资策略,都很少感觉自己的投资有进步。
人们这样感觉正应了那句老话:心急水不开。这就是观察者效应,每天盯着自己的组合投资,这样的行为也影响了投资表现。
我们大家都清楚感情用事能摧毁投资回报。但是很少有人清楚投资者在潜意识中对投资的观察也在影响着我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内曼(Kahneman,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和特沃斯基(Tversky)提出了前景理论,他们认为个人基于参考点位置的不同,会有不同的风险态度。
投资百科中描述前景理论是:“投资过程中情感影响造成的损失大于相应的回报”的一种现象。
下图显示的是关于我们的对市场观察的频率认知是如何歪曲现实并产生投资失误的。
图中的时间跨度为从1993年-2017年23年时间。蓝色曲线是标普500指数的实际发展曲线,在这条曲线下的分别是投资者月度观察认知曲线,周度观察认知曲线和每日观察认知曲线。
我们明显可以看出投资者每日观察的认知与标普500走势相差甚远。
这个简单的例子描述了投资者可能在经历着前景理论效应:
标普500指数向上发展,但是每个人的心理在随着观察投资表现的频率而变化,每天进行观察的投资者的认知与市场实际发生的趋势有很大差别。
事实上标普500指数在这段期间涨幅超过700%。如果一个投资者在这23年中仅看过一次市场表现的话,那么他将得到最大的投资回报,而且他也不用体验那些煎熬人性的市场波动,不用在贪婪与恐惧之间徘徊。换句话来说,这位投资者避免了前景理论的消极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一位投资者每个月都查看他的投资结果,根据前景理论的效应,他将经历完全不同的投资感受。
在每个月的基础上都查看投资结果,这就意味着投资人在这23年时间中有276次可能性受到前景理论的影响而产生消极情绪。
这种影响随着对投资结果的查看的频率增加而变得更加严重。这就使投资处于恐惧,贪婪和前景理论作用的的危险循环之中。
当投资收益见好的时候,投资人可能很快微利撤出;在投资收益不好的情况下,投资人也可能做出过分反应。
这种在频繁查看收益情况基础上对市场的认知非常有可能是歪曲的,这也增加了投资人在贪婪与恐惧之间的两难境地,并且还可能做出错误决定。
现在,我们知道无论怎样说,作为投资人的你也不会将自己的投资组合放置一边,置之不理。
你仍然可以从财经频道得到你所投资的标的的信息,而且主流媒体,全球经济政治动态都向你推送各种信息,让你时刻感觉自己的投资状况如何。但是,你可以很清楚你的投资敌人——那就是你自己的情感。
尽管当今社会各种信息泛滥,投资者还是有办法来抗拒前景理论效应的影响,这就是平衡投资组合,投资者的组合投资越平衡,所面临的波动就越小。
组合波动幅度小意味着恐惧和贪婪的作用也小,这也意味着投资人不用做出过多的情感反应,这就进而减少了前景理论效应的影响。
投资人一定要清楚前景理论效应在大脑中起到的影响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可以与选择做何种投资一样重要。
前景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
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确定效应)
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反射效应)
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参照依赖)
4、大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损失效应)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